曾国藩,晚清的中流砥柱,在风雨飘摇的时代,撑起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。
他的一生,充满传奇色彩,而他处世的哲学,更是值得后人反复品味。
曾国藩功成名就后,有人问他:“您如何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伟业,还能保持个人声誉与家族的兴盛?”
他捋了捋胡须,缓缓说道:“论运筹帷幄,决胜于官场朝堂,我不如胡林翼;论著书立说,传播学问思想,我不如王船山;论行军打仗,保家卫国,我不如左宗棠。但我能顺应时势,借势而起,又能在纷繁复杂中坚守本心,修身律己,所以才有了今日的局面。”
图片
曾经,初读曾国藩的故事时,我满心疑惑:
一个资质平平的书生,既无经天纬地之才,又无超凡绝伦的谋略,凭什么能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脱颖而出,成为众人敬仰的“中兴名臣”?
这几日,再次研读《曾国藩传》,我终于找到了答案。
与同时代的豪杰相比,曾国藩赢在了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和对自我的严格要求。
胡林翼等官场能臣,洞悉官场规则,长袖善舞,却难以在时代的大变革中找到永恒的方向;
左宗棠等军事将领,驰骋沙场,屡立战功,却难以在功成名就后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谦逊。
只有曾国藩,顺应时势,又超越时势,成就了非凡的人生。
图片
不顺势,要顺势而为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,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,千百年来,朝代更迭、科技进步,唯一不变的是时势的流转。
太平天国运动爆发,如狂风暴雨般席卷大江南北,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。
曾国藩一介书生,本可在京城安稳度日,可他敏锐地察觉到,这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。
他顺势而为,在家乡湖南组建湘军。没有军事经验,就四处求教,摸索练兵之道;没有军饷,就多方筹措,想尽办法解决后勤难题。
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,湘军屡败屡战,曾国藩也多次陷入绝境。但他始终顺应时势,不断调整战略战术。
他深知,在乱世之中,唯有顺应时代的需求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最终,湘军攻破天京,平定太平天国,曾国藩也因此声名鹊起。
古人云:“识时务者为俊杰。”在生活中,那些不懂得顺应时势的人,往往四处碰壁。
比如,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,一些传统企业固步自封,不愿转型,最终被市场淘汰。
而那些顺应时代潮流,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,却能在新的领域中开拓进取,获得成功。
所以,不要逆势而行,要洞察时势的走向,方能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。
图片
对他人,顺势引导李鸿章,本是曾国藩的门生,初入官场时,年轻气盛,心高气傲。
曾国藩深知李鸿章的才华与潜力,也明白他的性格弱点。
在李鸿章跟随曾国藩办理湘军事务时,曾国藩对他既悉心教导,又适时打压。
有一次,李鸿章因贪睡误了早会,曾国藩当众严厉斥责他,让他明白纪律的重要性。
但在李鸿章遇到困难时,曾国藩又会给予他全力支持和指导。
曾国藩深知李鸿章这类人的心理,他们有才华、有抱负,渴望得到认可,但又容易骄傲自满。
先用严格的要求,磨去他的棱角;再用适时的鼓励,激发他的斗志。
就这样,曾国藩引导着李鸿章,让他逐渐成长为晚清的重要大臣,在外交、军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古人说:“善用人者,必使有材者竭其力,有识者竭其谋。”
与人相处,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,顺应其性格特点,加以引导。
展示几分威严,是为了树立规则;给予几分信任,是为了激发潜能。
图片
对自己,逆势修行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苏轼这句话,用来形容曾国藩再合适不过。
曾国藩在自我修行的道路上,堪称典范。他出身普通,资质平平,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,成为一代大儒。
他每日坚持早起,读书、写日记,反思自己的言行。即使在战事繁忙、生活艰苦的情况下,也从未间断。
他曾说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他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,克服人性中的弱点。
在功成名就之后,他没有被权力和荣誉冲昏头脑,而是选择急流勇退,主动裁撤湘军,避免了功高震主的危险。
他还注重家族的教育,留下了著名的《曾国藩家书》,教导子孙后代要勤俭持家、修身养性。
曾国藩能在功名利禄的诱惑中逆势而行,坚守本心,这才成就了他的千古美名。
克制自己的浮躁,才能成为一个沉稳的人;
克制自己的贪婪,才能成为一个廉洁的人。
说到底,学会跟自己的欲望作斗争,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
作家冯唐说:“人是很奇怪的东西,最容易被自己驯服,也最容易被自己打倒。”
图片
人,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。
当你顺应时势,又能超越时势,改变自己时,也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。
写在最后哲学家尼采说过:“那些杀不死你的,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。”
顺应时势、把握时势、超越时势,时势就是你成功的阶梯;
抵触时势、抱怨时势、逆势而为,时势就是你人生的绊脚石。
顺时势谋事,逆时势修身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走向成功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